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
博客來書店)
看這本書,就好像是在看小說一樣,一旦開卷,便難以釋手。上一本給我這種感覺的類似書籍是「皮克斯傳奇」,同樣是敘述一間公司的成長歷史,也同樣能寫得像小說般精采!
不過,公司的創立與成長本身到底精不精彩,才是重點!當然,臉書傳奇也沒令人失望,更了不起的是,透過這本小說書,能更深入了解臉書的精神、信念與價值觀等等。也如同我所相信的,賺錢,從來都不是成就大事業的唯一目的(注意!我有加上唯一兩個字)。相信一件事~這件事會對很多人有價值,那麼,努力把這件事情做到最好,最後,賺錢也不過是追求卓越的過程裡,必然發生的過程(就會有很多人搶著要投資你!臉書就是~)(當然總是要不斷確認,這件事,是否真的有價值!)
就像最近看的一部好電影~「三個傻瓜」片中男主角說的:「Chase Excellence,Success will follow...」(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跟著來!)以下是一些摘錄分享:
不以賺錢為主要目的( p25)
「於是,我告訴他,我覺得他看起來像是天生的執行長。在我看來,這是個恭維,我通常不隨便恭維,但他卻覺得這是個侮辱,臉皺成一團,露出嫌惡的表情,幾分鐘後說道:『我從來沒想過要經營公司,對我而言,一個事業只不過是達到目的的一種好工具。』......」
Way:「任何一個好點子,特別是能改變很多人、改變世界的點子,勢必都需要不少成本,總是需要人才、時間、場地等等條件。所以做事業的目的,在於讓點子不會因為這些現實考量,導致難產,而無法造福人群;事業需要賺錢需要利潤的原因,在於許多點子需要實驗、需要更多延伸,所以需要研發,研發就需要投資,包括時間和資金。
試著揣想商業最初的起源:人們從以物易物的交換,彼此發揮所長生產,再透過市場的交換,達到滿足彼此需求的平衡。貨幣在這當中,是標示價格的工具(而非目的)。人們的進步在於,不斷地發現問題,也就是需求,再透過專業來解決問題,滿足需求,可能是創造出產品,也或許是提供服務。
全球化、商業化(資本主義)、資訊普及化~人們看的世界愈來愈大,也愈來愈看不見整個生態的平衡;看到的,是在眼前亮晃晃的貨幣,或是具體量化的物質標準。愈來愈多人忘記,商業機制與貨幣,都是工具,而非目的。」
馬克祖克柏隨身日誌上的引言:
「你想看到這世界出現什麼改變,自己先做出此改變。---甘地」
全球共創的翻譯計畫如同 TED 一樣,Facebook 的翻譯也是外包給全世界的志士,透過他們所提供的翻譯工具,從 2008 到 2010 年底,就完成了七十五種語言,涵蓋全球 98% 的人口。(p260)
充分展現新時代網路的力量,群眾外包、人腦運算 的智慧。
商家必須創造或參與用戶的交談 (p246)Way:「這一段是跟「數位共創」與「動畫應用」最有關係的部分,之前的文章也舉過這個例子。」
人們和公司之間的關係將繼續在臉書網站上快速演變,這將會產生一些驚人的發展。有愈來愈明顯的跡象顯示,藉由邀請人們參與產品的構思、設計、打造流程,公司可降低成本,創造出人們想要的產品,且產生顧客忠誠度。臉書可視為一個巨大的協力合作網絡,它是這種創新模式的理想平台,馬自達和班傑利冰淇淋的例子可茲為證,但二○○九年,一家名為「集體動畫」(Mass Animation)的小製片公司和臉書人員合作,把這概念大大向前推進。
集體動畫公司製作了一支由臉書用戶集體創作的五分鐘動畫短片《現場音樂》(Live Music),這部短片裡的片段是由來自哈薩克、哥倫比亞等十七個國家的五十一人貢獻的作品,其中有人年僅十四歲。集體動畫公司製作一個故事情節、配樂和第一個鏡頭,設定了這部短片的圖形樣式。該公司的臉書網頁吸引了五萬七千名會員,其中一萬七千人下載了一套特殊軟體,此網頁的會員投票表決哪些人貢獻的作品應被選入短片中,獲選作品的創作人獲得五百美元酬勞,且列名於片尾。新力影視娛樂公司(Sony Pictures)在二○○九年底把這部動畫短片拿來作為一部動畫片的開頭。《維基經濟學》(Wikinomics)和《N世代衝撞》(Grown Up Digital)的作者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說:「社交網站漸漸變成社群生產(social production),社交網站不是只用來結朋友,它正在改變我們在社會中協調創新、製造產品與提供服務的方式。」
禮物經濟的概念(p272)
祖克柏問:「你知道『禮物經濟』(gift economy)的概念嗎?這是一種有別於市場經濟的機制。我貢獻東西給他人,出於義務與慷慨,那個人也有東西回贈給我,整個社會在這種相互贈與的架構下運作。一個社會小到足以讓人看到彼此的貢獻,才能緊密團結,誇富宴才得以運作。一旦社會規模超過一個水準,這種制度就會瓦解,因為人們無法看到貢獻及贈與的來龍去脈,而且會出現白吃白喝的人。」
祖克柏說,現在,臉書和網路上的其他力量,為禮物經濟的大規模運作創造了足夠的透明度:「一旦開放程度更高,人人都能快速表達自己的意見,經濟中的更多部份就開始以類似禮物經濟的模式運作。這也使得公司和組織有義務要變得更好、更值得信賴。」祖克柏認為,這種透明化、分享及贈與,正在改變政府的運作方式,他說:「更透明的世界創造更有秩序和更公平的世界。」這是他的核心信念。
「越級」效應無可避免(p281)
...... 臉書與企業傳統架構的交會迄今仍拙劣而粗糙。管理理論家哈默爾認為,這是無可避免的,他解釋:「現在發生於網路上的社會變遷將完全改變我們對組織的思維。」哈默爾指出,在以往,只有兩種方式可以結合與擴大人類的能力--科層體制(bureaucracy)及市場(market),他說:「但在過去十年,增加了第三種方式--網路(networks)。網絡幫助我們通力合作執行複雜的工作,但也摧毀了精英者決定誰的聲音可以讓人聽到的權力。」
很少有公司有效解決這個兩相牴觸的難題,一般企業經理人這種精英層級,鮮少願意交出自己的權力,暢銷書作家海格指出:「公司面臨相同於個人面臨的問題,亦即適度的透明化與開放。但大體而言,個人改變的速度比組織機構的改變速度快。」這也是許多公司現在限制員工在辦公室使用臉書的原因之一:臉書作為溝通交流媒介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多數公司管理階層還未充分了解其意涵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