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網路雲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路雲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2/14

【雲端好物 - 線上工具、APP 分享 】



這裡列上幾個雲端工具(APP),事實上還沒太仔細研究,但覺得潛力無窮!
主要是一些幫助工作、雲端專案管理類的 APP,但絕對不像你想的那麼嚴肅!

第一個是 Jolicloud, 一個由 HTML5 寫的 Web OS ,核心是 Google Chromium 瀏覽器。
它除了可以真的作為作業系統外(未來將要出 Jolicloud book 筆電),也有線上體驗版,可以到 Google webstore 下載 APP 。

官方網站:http://www.jolicloud.com/
Google webstore :http://goo.gl/Lna9z


一些文章報導:
NICA » Blog Archive » 雲端生活-體驗JoliCloud Chrome
JoliCloud 1.1 初探

Jolicloud雲端小筆電即將問世
前進中國創業一定要知道的事情/Jolicloud 雲端筆電作業系統



第二個介紹-Manymoon - Free Projects and Tasks Management

【開放原始碼軟體製作的動畫 - Sintel】




Sintel - 一部由開放原始碼軟體 Blender 的基金會贊助的3D開源動畫電影!之前有看過這短片~這次再看到更詳細的資料~分享給大家~


這正是一個典型「數位共創」的絕佳案例!「有沒有可能?」~似乎已不是問題!新的時代創造新的工具,進而推衍出新的創作模式,產生新的效益,自然也模塑了新的商業模式。

Asika Paradise 文章:http://goo.gl/9FJlr
品賞艾尼墨文章:http://goo.gl/jWpKT

摘錄~

開源軟件或許大家已經耳熟能詳,比如Firefox,比如Linux。但是開源動畫大家能說出幾個? 9月27日在荷蘭電影節上由開源軟件Blender的基金會贊助的3D開源動畫電影Sintel上映後再次引發了開源動畫的熱潮。究竟如何讓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家一起來完成這部媲美好萊塢電影的動畫呢?讓我們一看究竟。

Sintel講述的是一個吉普賽女孩尋找自己的寵物飛龍的故事。 Sintel立項於2009年5月,由Blender基金會贊助,歷時14個月,所有完成的工程文件會在稍後的日子裡面由官網放出,供全球愛好者下載學習,這是繼2006年的基金會贊助的《大象之夢》之後的又一部開源大作。

Blender是一個開源的3D軟件,荷蘭人Ton Roosendaal於上個世紀90年代帶頭開發,很多人嘲笑Blender的不自量力,在商業上無法與MAX和MAYA媲美,直到2006年Blender基金會贊助的高清3D動畫《大象之夢》的出現,證明了Blender在商業上不亞於其他3D軟件。

2011/02/08

【Google Art Project 藝術計畫- 上網來逛博物館】


2 月 1 日 晚上 Google 藝術計畫 正式上線,當時剛好看到了 UDN 上的這篇新聞 - Google街景服務「藝術計畫」 正式上線! ,此篇也放上電腦玩物的介紹連結,以及藝術計畫加上互動的想像~蒙娜麗莎會說話-世界經典藝術魔幻展 影片連結


幕後製作:


Google「藝術計畫」網站

摘錄一些說明:

文/楊又肇


...此次由一群熱愛藝術的Google工程師將全球17家知名博物館內的1000見以上的藝術品全數拍攝紀錄,並藉由Google旗下透過街景服務讓往使用者能直接在網路間即可了解藝術品背景及作者簡介。此項服務將於2月1日晚間7點正式上線。

2011/02/07

【Aniboom 動畫雲端共創】




這次的版本更棒了!也是很不錯的簡報動畫應用,透過影像讓你一目了然!
也是最接近 ICC 數位共創 的真實案例。幾個月前看到時,也算給了自己一劑強心針,確信雲端共創的可能性並非天方夜譚。




官方介紹~http://www.aniboom.com/Work/About/



WHAT IS THE AVS?(以下是筆者的不專業翻譯)


The Aniboom Virtual Studio (AVS)是全世界第一個雲端線上的動畫工作室。在這裡,你可以從事動態影像、電視影集、廣告、家庭娛樂 ... 等等的工作,不管你身處在世界上哪一個角落。你可以選擇你想要的工作時程,只要不抵累 ,並且交出高品質的作品。
AVS的工作項目包含 2D 和 3D ,有故事創作、角色設計、場景設計、動畫師、建模師、角色設定師 ( riggers )、貼圖繪製、 matte painters、場景美術設計、燈光師、各類技術指導,還有專案管理或製作人。

2010/12/16

APP TREND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480" caption="(消息來源:TNW;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caption]

APP趨勢,是未來的必然,雖然看起來似乎僅普遍應用在科技相關領域,但這樣的趨勢背後~也蘊藏著驅動社會演化的能量。APP觀念的思考也會變得很重要。


內容接收者(消費者)→ 硬體介面(iPad / iPhone)→

連網軟體平台(iTunes)或 雲端平台(Apple Store)←

內容創造者(生產者)




新媒體狂潮!?

有人說這是一波新媒體狂潮,也有人說這是25年一度的革命,從最近的新聞~美國人上網時間已和看電視打平,或是中國禁止網路媒體播放歐美影集所造成的大迴響等等,都可發現,我們的生活模式真的跟過去不大一樣了,問問自己身邊的朋友,事實上也幾乎是上網時間超過看電視的時間,甚至多很多。

新媒體狂潮(或革命),也似乎有這麼一回事。在過去行動上網還不普及的時代,傳統音樂產業就面臨了一波大變革,有人只是奮力地反盜版,然後無可奈何,但也有人在這當中找出並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iTunes。

那個時代,網路速度還不足以應付影音內容,而現在,卻已經足以支撐行動上網風潮的快速進展。所以,變革又來了,這次是更全面的數位內容,包括數位出版,包括影音內容,包括遊戲,甚至更多。

三年前的 iPhone ,已經開創了這個新局,現在的 iPad ,以更具殺手級應用的姿態,正式揭開新時代的序幕。

當然,不僅僅是硬體的行動裝置,還有更人性化的操作介面(包含多點觸控使用模式),也包含雲端應用的創新商業模式 ~ APP Store 。


開放思考/雲端應用/平台思維

最初大家聽到 APPLE 要做手機,許多人還覺得~不會太晚嗎? 或是覺得~每個大廠一年都要做出那麼多款的手機,來應付不同族群的消費者,你 APPLE 只做一隻?之類的。 最後,原來~ APPLE 開創了新的模式,讓你去打造屬於你自己的手機,讓其他公司來幫你做 APP ,這確實是的聰明的方法。

從這當中還可學到~善用雲端應用的觀念,以及,懂得運用平台的思維。


應用於數位內容創作

我們也可以試著想像,透過這些創新的科技應用,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創作模式,甚至商業模式。

以動畫為例,電影或是影集,是動畫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產業運作「模式」,一種得以透過多人合作又得以符合成本效益的市場導向商業模式。

台灣動畫產業的瓶頸是在於市場規模,因為動畫生產是一種「規模經濟」,需要透過「大量生產」及資本主義式的"市場行銷"來平衡頗高的生產成本。

然而, APP 時代告訴我們,媒體通路還有更多可能性,不再是電視生態獨大。而當我們不必拘泥於電視頻道的通路時,就可以回頭重新思考,過去的「規格」(例:影集13集/一集22或11分鐘),究竟是不是唯一的標準。如果所定收看的族群不再是守在電視機前,躺在沙發上的觀眾時,而是坐捷運火車通勤的上班族或學生時,他們的閱聽習慣還會一樣嗎?如果不必每集都做這麼長,單集成本是不是就降低了,另外,也因為不必受制於電視頻道的規格,也就不一定需要一次就做滿一季13或26集的量。透過網路,彈性似乎大得多了。

其實這也不算太新的觀念,比如春水堂或是青禾動畫也早就著手這塊市場了,只是,未來在 APP 時代,會更普遍,也會有更多可能性。

當然還可以繼續往下發想~從網路社群模式談數位內容行銷,或是雲端應用的共同創作,或是結合兩者的開放分享與及時回饋的創作經營模式,APP化的創作介面與流程整合……等等。

2010/11/28

Aviary HTML5 photo editor 超簡易照片修圖後製分享工具線上版

與 idea co-creator 的其中幾個想像要素相關連的是:

雲端線上、APP應用、數位內容





What is Aviary !? 節錄關於這個網站的重點介紹:

*Aviary是一個專門開發各種線上創作工具的服務,目前網站上提供了各種繪圖設計、音效混編器,而且全部都是免費的線上版,不需安裝、不需註冊就可以隨意使用,Aviary期待自己能為多媒體創作者打開數位化工作的各種可能性。

*Aviary是一個很有趣的網站服務,它致力於研發各式各樣的線上多媒體編輯工具(並且在前一陣子,宣布所有WebApp免費開放使用),目前已經擁有多達八款的圖像、聲音編輯器,每種工具你都可以隨意試玩,等到需要存檔時,再統一註冊一個免費的Aviary帳戶即可。

*Aviary有鳥籠的意思,而它所推出的線上編輯工具也都是以各種鳥類來命名。有意思的是,不僅僅Aviary的包裝風格別出心裁,它所推出的工具也大致上符合以「簡單有創意」的方法來使用專業工具的訴求。

*Aviary剛好也彌補了Google應用服務(Google Apps)的不足,Google Apps的線上服務像是Google文件,本身的繪圖功能相當薄弱,也沒有音效處理的功能,Aviary可以直接整合進你的Google Apps服務中,提供更方便、強大的影像、聲音線上編輯功能。


轉貼自:電腦玩物

aviary html5-01

Aviary是一個專門開發各種線上創作工具的服務,目前網站上提供了各種繪圖設計、音效混編器,而且全部都是免費的線上版,不需安裝、不需註冊就可以隨意使用,Aviary期待自己能為多媒體創作者打開數位化工作的各種可能性。

而不斷推出新服務的Aviary,最近又開發了一款代號為「Feather(羽毛,因為Aviary的所有工具都是以鳥類命名)」的照片後製、分享工具。這款線上工具有幾個很重要的特色,首先它非常簡單易用,以滿足用戶立刻修出創意照片的需求為目標,並且修圖後提供用戶快速分享照片的獨立網址,很適合隨手將照片上傳、特製然後分享到朋友出沒的各大社群網站。

另外,這款Feather是一個「HTML5 photo editor」,只要使用現代瀏覽器就能快速修圖,不需安裝Flash外掛(所以也可以在iPad上使用,未來也會推出手機版);還有一點非常重要,Feather提供一個開放原始碼的外嵌工具,網站站長可以隨意把這個修圖工具內嵌在自己的網站中,提供你的網站用戶上傳圖片後的修圖功能(例如你正在經營的一個相簿網站中)。



2010/11/25

雲端算圖




(來源自:動畫筆記本)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被炒熱好一陣子了,

AWN上的一篇文章-Elastic Cloud Computing at DreamWorks with Cerelink,

提到雲端運算應用在動畫製作的例子-雲端算圖,

位於洛杉磯的DreamWorks Animation跟新墨西哥的Cerelink一起合作,

只要DreamWorks需要算圖,

便把資訊送到Cerelink的電腦進行運算,再傳回DreamWorks,

因為傳輸速度很快的關係,使用者也不知道實際運算的電腦遠在千里之外。






DreamWorks在Shrek Forever After,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以及剛上映的Megamind都用這個方式算了許多圖

一方面因為網路速度讓雲端算圖得以實現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新墨西哥製作動畫可以得到一些稅賦減免的優惠

值得國內嘗試推動此類工作的人士參考。


延伸閱讀: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620" caption="Elastic Cloud Computing at DreamWorks with Cerelink ( 點圖連結至原文 )"][/caption]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450" caption="淺談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中文) ( 點圖連結至原文 )"][/caption]

2010/11/24

Tumblr : 再次介紹這個另類微型部落格

Introducing: Tumblr v5 from David Karp on Vimeo.

tumblr

-----------------------

這個特別的部落格是2007年創立,不算新,但在台灣遠不及facebook、plurk或twitter來得有名。

吸引我的一個主因是它的介面設計~像APP一樣的圖像化、乾淨俐落、單純清楚,而且有很多漂亮的佈景主題可供套用。 功能上,比facebook有更多項目,但操作上卻是沒有因此變得複雜,我想關鍵還是在於介面的乾淨俐落之故吧。

這也給我更多想像~關於~idea co-creator這個平台可能的使用者介面設計。特別像是前篇文章裡提及的一個特點~更像互動的對話。也唯有如此,網路平台作為溝通工具才更有意義,也更適合作為數位內容前製開發的雲端空間。

所以Tumblr給我的啟發有:社群合作模式、分享與互動對話、介面設計的簡易性......

然後延伸想像出~每個主題可以像是一個部落格,其中的分類:影片、圖像、文字...等等都被妥善配置於當中。

整個idea.c.c平台像是一台iPhone:一個主題為一個APP,打開裡頭也有小APP~文字分享、圖片分享、甚至線上繪圖APP...

(需要畫個心智圖會更清楚)

2010/11/22

Zombigotchi一款以殭屍為題材的寵物遊戲(iPhone/iPad)

"Zombigotchi一款以殭屍為題材的寵物遊戲,擁有五個秘密角色和多種道具,任您蹂躪! 高清晰的圖形,iPhone/iPad通用。"







這是一個動畫/遊戲創新應用的好例子。

類似像過去電子雞的遊戲方式,結合kuso紓壓的內容。

應該是主打手機應用-APP,ex.iPhone/iPad

(也應該可以開發瀏覽器的APP-擴充功能)

當然也有網站上的遊戲(引擎是用UNITY)。也都是雲端應用

關鍵字:雲端線上,APP應用,無縫體驗

2010/11/11

HTML5不只是網頁編輯程式

從網路有了之後,用於界面溝通的利器就是HTML,HEML5是由W3C協會推出的最網頁格式標準,在1990年,HTML與WWW於瑞士日内瓦一同誔生。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如今W3C協會再度推出最新的網頁格式標準HTML5,主要是在網頁格式中大幅增加多項網頁元素和控制器,強化對網頁應用的支援,例如:支援影音播放的Video標籤以及繪圖專用的Canvas標籤等多媒體類型標籤,目前依2008年釋出的草案規劃,預計2010年可以完成功能制定。

回想個人第一次教講HTML時已是10年前的事了,當時負責制定WWW網頁格式標準的W3C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推出的HTML4.0版就很好用了,不論網頁上要用的任何元素HTML4.0皆可以滿足需求,若無法網頁無法使用元素頂多進行細部的調整。

如今網路遊戲的興起、也隨著網路應用程式的發達,有越來越多的網站應用程式需求已超出HTML格式所能支援的範疇,甚至使用者要額外安裝擴充元件,例如使用影片播放Flash格式來播放影音內容。

以下簡略介紹HTML5的新增功能。

1.     增強元件控制新標籤Section 、Progress、Meter、ID、Tabindex、Repeat

2.     多媒體元件新標籤Video、Time

3.     程式繪圖元件新標籤 Canvas

尤其是Canvas標籤,可以讓開發者透過JavaScript指令在網頁中繪製2D圖形喔,還有HTML 5也納入了部分 WebGL離線技術,讓應用程式在網路不通的情況下得以在本地端存取資料。

以下介運用HTML5做出來的動畫遊戲影片,我們不妨就拭目以待。

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fyfu4OwjUEI

Site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