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雲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雲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4/28

【資訊整合平台!】



2011/04/05

【推薦書籍 - facebook 臉書效應】



 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博客來書店


看這本書,就好像是在看小說一樣,一旦開卷,便難以釋手。上一本給我這種感覺的類似書籍是「皮克斯傳奇」,同樣是敘述一間公司的成長歷史,也同樣能寫得像小說般精采!
不過,公司的創立與成長本身到底精不精彩,才是重點!當然,臉書傳奇也沒令人失望,更了不起的是,透過這本小說書,能更深入了解臉書的精神、信念與價值觀等等。也如同我所相信的,賺錢,從來都不是成就大事業的唯一目的(注意!我有加上唯一兩個字)。相信一件事~這件事會對很多人有價值,那麼,努力把這件事情做到最好,最後,賺錢也不過是追求卓越的過程裡,必然發生的過程(就會有很多人搶著要投資你!臉書就是~)(當然總是要不斷確認,這件事,是否真的有價值!)
就像最近看的一部好電影~「三個傻瓜片中男主角說的:「Chase Excellence,Success will follow...」(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跟著來!)以下是一些摘錄分享:

不以賺錢為主要目的( p25)
「於是,我告訴他,我覺得他看起來像是天生的執行長。在我看來,這是個恭維,我通常不隨便恭維,但他卻覺得這是個侮辱,臉皺成一團,露出嫌惡的表情,幾分鐘後說道:『我從來沒想過要經營公司,對我而言,一個事業只不過是達到目的的一種好工具。』......」
Way:「任何一個好點子,特別是能改變很多人、改變世界的點子,勢必都需要不少成本,總是需要人才、時間、場地等等條件。所以做事業的目的,在於讓點子不會因為這些現實考量,導致難產,而無法造福人群;事業需要賺錢需要利潤的原因,在於許多點子需要實驗、需要更多延伸,所以需要研發,研發就需要投資,包括時間和資金。
試著揣想商業最初的起源:人們從以物易物的交換,彼此發揮所長生產,再透過市場的交換,達到滿足彼此需求的平衡。貨幣在這當中,是標示價格的工具(而非目的)。人們的進步在於,不斷地發現問題,也就是需求,再透過專業來解決問題,滿足需求,可能是創造出產品,也或許是提供服務。
全球化、商業化(資本主義)、資訊普及化~人們看的世界愈來愈大,也愈來愈看不見整個生態的平衡;看到的,是在眼前亮晃晃的貨幣,或是具體量化的物質標準。愈來愈多人忘記,商業機制與貨幣,都是工具,而非目的。」

馬克祖克柏隨身日誌上的引言


你想看到這世界出現什麼改變,自己先做出此改變。---甘地

2011/03/28

【storify - 主題式創作平台】

我把在 storify 完成的東西內嵌(Embed)在這裡:


http://storify.com

2011/03/02

【轉貼:Drund幫你跨平台雲端整合行動與桌上裝置】



TechOrange 介紹文章:http://goo.gl/EQ0kJ

影片是 Drund 官網上放的酷炫概念介紹影片,滿屌的!



官網:http://www.drund.com/

摘錄~

"Drund 是一個免付費免下載的平台,只要登入,你就可以在以上這些行動與桌上裝置任意分享與整合照片、影片、應用程式、文字檔等等文件,也就是跨平台的雲端服務。也可以整合各種社群網站如 Facebook、Twitter、LinkedIn、Youtube 等等。Firefox、Google Chrome、IE、Safari、Mac、PC、iPad、Android手機、iPhone、網路電視。這些都是 Drund 平台可以整合的瀏覽器與裝置。"

Drund 不藉由 iTunes 與 Android 等平台取的大量的曝光與流量,因此能不能紅起來還是個問題。


實際測試過,目前手機版介面還沒做好,在手機上開啟 Drund 網站得忍受左右拖曳才能順利在對的視窗上註冊的窘境。檔案上傳到雲端平台分享,最多可有 1GB,速度傳的也滿快的。對於網路上癮的重度使用者,與需要在各種平台同步處理大量文件的工程師來說,這種服務還真是一大福音!

(消息來源:Mashable;圖片來源:Drund

以上資訊來自 TechOrange :http://goo.gl/EQ0kJ

P.S 因為 TechOrange 不曉得為啥,突然連不上去。但還好我網頁開著,所以轉貼了全部內容過來。不過如果喜歡這篇介紹,等到時網站修好,要記得回去按個讚喔!


2011/02/26

【同步 Google Docs 和 Microsoft Office 】



Google Cloud Connect for Microsoft Office

資料來源:

TechOrange 科技報橘:你可以同步Google Docs和Microsoft Office了
電腦玩物:Google Cloud Connect 實測!幫老微軟Office新增雲端同步協作

摘錄~

現在你只要安裝一個插件 Google Cloud Connect 就可以同步你的 Microsoft office 和 Google Docs,讓你在 Microsoft office 上編輯的文件也可以透過 Google 雲端服務同步更新,輕鬆與別人分享或合作。

同步完成後,你可以選擇要在 Microsoft office 或是 Google Docs 上編輯,你所做的變更都會有效地被紀錄在原始文件上,動手前先來看看 Google 的操作指南吧:

以上摘自 TechOrange


摘錄~


首先要先說清楚的是,Google Cloud Connect「不是」幫你在微軟Office軟體中編輯Google Docs文件;而「是」幫這台電腦的微軟Office和另一台電腦的微軟Office之間加上雲端備份、同步協作功能!

在Google Cloud Connect官方網站上其實就已經用帶著點戲謔的語氣講出了這個外掛插件的真正目的:「讓老態龍鍾的微軟Office,也(有幸)見識看看高高在雲端的新技術吧!」

所以如果你想要的功能是:透過微軟Office直接下載Google Docs文件編輯,或是直接上傳文件到Google Docs上編輯,溝通微軟Office和Google Docs兩種文件檔案,請參考:「OffiSync」這個外掛。

而Google Cloud Connect這個插件,純粹就只是要改造微軟Office,幫微軟換上雲端心臟,就像之前的「Google Chrome Frame」要改造IE瀏覽器一樣!這次Google則是「很佛心」的要免費幫Word、Excel、PowerPoint加上「雲端備份」、「版本還原」、「線上分享」、「同步協作」等新功能。


以上摘自電腦玩物,有很完整的介紹與使用方式說明





2011/02/07

【Aniboom 動畫雲端共創】




這次的版本更棒了!也是很不錯的簡報動畫應用,透過影像讓你一目了然!
也是最接近 ICC 數位共創 的真實案例。幾個月前看到時,也算給了自己一劑強心針,確信雲端共創的可能性並非天方夜譚。




官方介紹~http://www.aniboom.com/Work/About/



WHAT IS THE AVS?(以下是筆者的不專業翻譯)


The Aniboom Virtual Studio (AVS)是全世界第一個雲端線上的動畫工作室。在這裡,你可以從事動態影像、電視影集、廣告、家庭娛樂 ... 等等的工作,不管你身處在世界上哪一個角落。你可以選擇你想要的工作時程,只要不抵累 ,並且交出高品質的作品。
AVS的工作項目包含 2D 和 3D ,有故事創作、角色設計、場景設計、動畫師、建模師、角色設定師 ( riggers )、貼圖繪製、 matte painters、場景美術設計、燈光師、各類技術指導,還有專案管理或製作人。

2010/12/16

APP TREND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480" caption="(消息來源:TNW;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caption]

APP趨勢,是未來的必然,雖然看起來似乎僅普遍應用在科技相關領域,但這樣的趨勢背後~也蘊藏著驅動社會演化的能量。APP觀念的思考也會變得很重要。


內容接收者(消費者)→ 硬體介面(iPad / iPhone)→

連網軟體平台(iTunes)或 雲端平台(Apple Store)←

內容創造者(生產者)




新媒體狂潮!?

有人說這是一波新媒體狂潮,也有人說這是25年一度的革命,從最近的新聞~美國人上網時間已和看電視打平,或是中國禁止網路媒體播放歐美影集所造成的大迴響等等,都可發現,我們的生活模式真的跟過去不大一樣了,問問自己身邊的朋友,事實上也幾乎是上網時間超過看電視的時間,甚至多很多。

新媒體狂潮(或革命),也似乎有這麼一回事。在過去行動上網還不普及的時代,傳統音樂產業就面臨了一波大變革,有人只是奮力地反盜版,然後無可奈何,但也有人在這當中找出並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iTunes。

那個時代,網路速度還不足以應付影音內容,而現在,卻已經足以支撐行動上網風潮的快速進展。所以,變革又來了,這次是更全面的數位內容,包括數位出版,包括影音內容,包括遊戲,甚至更多。

三年前的 iPhone ,已經開創了這個新局,現在的 iPad ,以更具殺手級應用的姿態,正式揭開新時代的序幕。

當然,不僅僅是硬體的行動裝置,還有更人性化的操作介面(包含多點觸控使用模式),也包含雲端應用的創新商業模式 ~ APP Store 。


開放思考/雲端應用/平台思維

最初大家聽到 APPLE 要做手機,許多人還覺得~不會太晚嗎? 或是覺得~每個大廠一年都要做出那麼多款的手機,來應付不同族群的消費者,你 APPLE 只做一隻?之類的。 最後,原來~ APPLE 開創了新的模式,讓你去打造屬於你自己的手機,讓其他公司來幫你做 APP ,這確實是的聰明的方法。

從這當中還可學到~善用雲端應用的觀念,以及,懂得運用平台的思維。


應用於數位內容創作

我們也可以試著想像,透過這些創新的科技應用,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創作模式,甚至商業模式。

以動畫為例,電影或是影集,是動畫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產業運作「模式」,一種得以透過多人合作又得以符合成本效益的市場導向商業模式。

台灣動畫產業的瓶頸是在於市場規模,因為動畫生產是一種「規模經濟」,需要透過「大量生產」及資本主義式的"市場行銷"來平衡頗高的生產成本。

然而, APP 時代告訴我們,媒體通路還有更多可能性,不再是電視生態獨大。而當我們不必拘泥於電視頻道的通路時,就可以回頭重新思考,過去的「規格」(例:影集13集/一集22或11分鐘),究竟是不是唯一的標準。如果所定收看的族群不再是守在電視機前,躺在沙發上的觀眾時,而是坐捷運火車通勤的上班族或學生時,他們的閱聽習慣還會一樣嗎?如果不必每集都做這麼長,單集成本是不是就降低了,另外,也因為不必受制於電視頻道的規格,也就不一定需要一次就做滿一季13或26集的量。透過網路,彈性似乎大得多了。

其實這也不算太新的觀念,比如春水堂或是青禾動畫也早就著手這塊市場了,只是,未來在 APP 時代,會更普遍,也會有更多可能性。

當然還可以繼續往下發想~從網路社群模式談數位內容行銷,或是雲端應用的共同創作,或是結合兩者的開放分享與及時回饋的創作經營模式,APP化的創作介面與流程整合……等等。

2010/11/25

雲端算圖




(來源自:動畫筆記本)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被炒熱好一陣子了,

AWN上的一篇文章-Elastic Cloud Computing at DreamWorks with Cerelink,

提到雲端運算應用在動畫製作的例子-雲端算圖,

位於洛杉磯的DreamWorks Animation跟新墨西哥的Cerelink一起合作,

只要DreamWorks需要算圖,

便把資訊送到Cerelink的電腦進行運算,再傳回DreamWorks,

因為傳輸速度很快的關係,使用者也不知道實際運算的電腦遠在千里之外。






DreamWorks在Shrek Forever After,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以及剛上映的Megamind都用這個方式算了許多圖

一方面因為網路速度讓雲端算圖得以實現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新墨西哥製作動畫可以得到一些稅賦減免的優惠

值得國內嘗試推動此類工作的人士參考。


延伸閱讀: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620" caption="Elastic Cloud Computing at DreamWorks with Cerelink ( 點圖連結至原文 )"][/caption]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450" caption="淺談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中文) ( 點圖連結至原文 )"][/caption]
Site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