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3

從封閉走向開放的科技時代

[way]

開放,算是興起 " ideacocreator " 這個想法的一個重要信念。最近也在試著整理出 " APP " 概念趨勢,案例當然少不了Apple 和 Google (iPhone App和Chrome App),所以我也認同此篇作者Mr. Saturday所說~Apple並非完全封閉,甚至,如果他是不開放的,iPhone with App的創新模式根本不會誕生。

開放並不等同 "  放任 "因為失去品質的開放也是沒有意義的。數位內容(如動畫)的製作也是如此,這裡談開放,並不是純粹或是完全開放,而是在這個方向上,尋找出適切的配套措施,還有得以維持品質的機制。

事實上,世界上也早有動畫製作的案例發生了,期望台灣的動畫創作也能夠有如此的勇氣來嘗試。

-------------------------------------------------

Dec 11th, 2010 by Mr. Saturday

(來源網頁)


Apple 和 Google 在手機上面的大戰早就已經白熱化, 除了 Android vs. iOS 之外, 大家最喜歡拿兩家公司來比較的, 就是開放的平台以及封閉的平台了, Android 對於開發者開發出來的應用程式幾乎不做任何審查, 相對地, 要讓你的應用程式上到 iPhone App Store, 卻須經過重重的關卡. 對於開放系統或是封閉系統的爭論一直持續著, 有的人說 Apple 的封閉系統會讓 Steve Jobs 再一次自食惡果, 若不及早向開放的生態靠攏, Apple 會再一次沒落; 相對地, 也有人直指, Google 的 Android 會造成一個混亂且缺乏管理的開放生態, 使用者的體驗因此受到危害.


實際上, 我不認為 Apple 擁抱的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 畢竟 Apple 也提供開發者工具, 允許他們在 iPhone 上面開發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 這部分是開放的; 但是 Apple 品管很嚴, 雖然人人可以寫, 但並非人人可以上架, 這部分你說他封閉也可以, 但我認為 Apple 是在小心地在求一個平衡, 在品質和完全開放之間取一個平衡點, Apple 的目的是在塑造品牌, Google 的目的是讓全世界的資訊流通, 兩者現在雖然互相踩進對方的地盤, 但當初的出發點和經營哲學卻是完全不一樣, 封閉和開放之說, 也是衍伸於此.



不過既然大家各說各話, 沒有一個結論, 所以我們不妨從另外的一些案例來看看, 究竟這個科技時代是怎麼在往前走.



前一陣子, 今周刊刊出了一份專題報導 “電視亡國”, 內容相當驚悚, 直指台灣電視的惡劣生態, 觀眾長期忍受著品質低劣的電視節目, 卻被迫要每個月掏出幾百塊付給有線電視業者; 身為科技之島, 電視數位化程度低落, 竟然只略贏柬埔寨; 頻道和系統商不投資新設備, 只知道向國外買電視節目, 然後不斷在電視上重播; 電視台的節目粗製濫造, 一大堆低成本的談話性節目, 優質的節目越來越少, 整個電視生態陷入一個恐怖的惡性循環. 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大罵台灣的電視節目和電視台, 但是多少年過去了, 情況始終沒有改變, 政府也無所做為


其實仔細想想就可以發現, 電視的生態是一個封閉系統的代表, 系統商把持了通路, 頻道商把持了節目, 兩者就形成了一個壟斷的勢力, 外面好的內容流不進來, 因此缺乏競爭, 反正政府也沒在管, 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弄蓋台廣告, 無限制地重播周星馳的電影, 成本極低. 這個現象在許多國家都可以看得到, 不僅僅只有台灣而已. 也因此, 打破這個封閉系統, 讓電視的生態擁抱開放, 就變成了許多人的目標. 比如說黎智英, 他就是看準了這個封閉的系統已經搖搖欲墜, 所以亟欲敲開大門, 讓他自己的 content 流進電視.


又比如說 Google TV, 想要讓網際網路的內容全數流進電視, 目的也是在於打破整個電視封閉的文化. 就像我們之前在數位匯流的文章所提到的, 其實匯流本身就代表了整個世界正快速走向開放的系統, 原本行動電話是不能上網的, 現在卻可以像電腦一樣流覽整個網際網路的內容, 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所以這樣的趨勢對於台灣是很有利的, 系統商和頻道商會沒飯吃, 因為以後每個家庭只要一條網路線, 就可以收看網際網路上等於無限多的頻道, 無須忍受系統商和頻道商硬塞給我們的爛節目. 未來我們沒有理由繼續再付錢給第四台業者.


再舉一個大家可能從來想都沒有想過的封閉系統, 那就是亞洲人再熟悉也不過的 KTV, 大家可能會好奇, KTV 怎麼會是一個封閉系統? 不就是大家唱唱歌嗎? 是的, 但是家裡曾經買過 KTV 伴唱機的人就會知道, 歌曲的更新一直是這些伴唱機很大的問題, 相當麻煩. 另一方面, 台灣大大小小的 KTV 業者林立, 但是都是用自己的 IT 管理系統, 自己去跟唱片業者談歌曲和影片的授權, 各自為陣, 歌曲和內容不可能互相流通, 如此也是形成一個封閉系統. 網路可以改變得了這個狀況嗎?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國內較為著名的業者例如 iKala 耕耘線上 KTV 已久, 目標都是在切入這個封閉系統, 徹底改變原本的生態.


如此看來, 開放與封閉系統之爭, 人們早就已經給出答案,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前, 我們就想要讓手機上網, 在網路電視還沒有人聽過或想過之前, 我們早就希望網路線可以把資訊帶到越來越多的地方, 如此看來, 其實科技演變的本質本來就是走向開放, 我們希望資訊流通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創造出了 Wikipedia 讓全世界寫文章, 我們創造出了自由軟體讓全世界一起寫軟體, 我們甚至有了 Wikileaks 奮不顧身地要向全世界爆料 (誤). 無論你做的是什麼, 當有了打破封閉的概念出現時, 也許你就找到了一個改變世界的機會. 試著往這個方向思考吧!


Site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