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2

[轉貼]資深菜鳥的工作雜想



資深菜鳥的工作雜想
Post by Mr.Sunday

這幾年Mr. Sunday不只是拖稿,根本是沒有文章,想當然是天天都去過星期天了。 阿…不是,其實是都是在很努力地在加班。 既然都拿加班拿藉口,想來想去,這幾年好像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Mr. Sunday這個資深的菜鳥在職場上領悟到心得與雜想,給大家作為參考。因為大家都處於不同產業或不同的工作環境,所以我盡可能先排除專業相關的東西,留下比較一般性的心得來跟大家分享。

態度決定高度

Passion

其實Mr.Sunday平常還蠻喜歡扮演一個職場的觀察者,例如明明是同一年進公司的新鮮人,能力剛開始都也都差不多,怎麼二三年後,就會有天差地遠的差距。 又可以觀察到明明是同一家公司,或是同一個工作環境,有人就是充滿幹勁,有人就是槁木死灰的。 其實再多去深入訪談了解,其實最關鍵的原動力,就是來自於對工作的熱情。 講這個對工作新鮮人可能很簡單,每一個剛進社會的新鮮人,太多也是躍躍欲試,抱著滿腔熱情,而常見的狀況是。 這熱情隨著工作的年限會以等比級數的急遽降低,原因總不乏夢想跟實際的落差,文化不適應, 跨團隊合作不順,工作不得志,錢賺的太少,….etc  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熱情降低,其實本來快樂簡單的事,都變的複雜難解了。  所以如果工作剛好是你的熱情,那恭禧你真的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因為這個比例不高。 如果剛好你還剩下一點小火苗,切記要好好保護它,這是一切的泉源。 而也可能有大部分的還沒有找到,也會建議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也好好沉澱一下,慢慢地從心裡去探尋。維持熱情這件事真的不簡單,除了時時要為自己加油打氣之外,也建議從週遭的朋友同事們,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來互相充電,也要小心那些充滿負面情緒與對工作極度不滿的人們,不要被他們影響囉。






(充滿熱情是工作態度的原動力 圖片來源自漫畫航海王)



Perception is Reality

有了熱情之後,我也想再多提一個概念,是一個職場前輩給我的一句名言,「Perception is Reality」 (認知就是事實)。 這句話很弔詭,人的認知往往會有偏見,也不精準,也可能全盤錯誤,為什麼是事實? 但是把事實拉回自我的本體看,所有人對我們的認知,的確是他們認定的事實,而他們認定的事實即會直接影響他們對你的看法,行為與決定,反之亦然,即你對其它人事物的認知,也變成一種事實,影響著你每一天的決定。 所以你態度很認真,但是主管覺得你很混,這主管的認知事實會直接反映在你的年度績效上。 所以謹記,要開始學習管理所有人對你的認知,想辦法去影響他們對你的想法,改變他們對你的錯誤認知。 (當然並不鼓勵玩過頭,變成裝認真、文過飾非、搶功勞)。



(Others’ perception is the reality you live in圖片來源)
Execution: make things happen

經理人常要謹記的是「make things happen」,即讓事情發生,也就是執行力的展現。 不同產業的經理人,每天都面對大大小小不同的難題,但是最後其實就是在解決問題,讓預期的結果發生。 而他們績效的重點就是最後的結果。 位置愈高的人,績效愈是結果導向,像董事會審核CEO的績效,公司今年的財報決定是關鍵的數據,CEO再怎麼解釋做的多好,決策多厲害也無法規避虧損的事實。 但是以我個人的經驗則建議,即使是新進或還是基層的員工,最好早點開始了解跟掌握這個概念,往上爬不見得是每一個人的目標,但是有了這個概念,是會很輕易地贏得老板的滿意與信任,與同事們的尊重。我觀察到的經驗很有趣,往往老板給的一份工作,例如大部刀是要70%獨立完成,有30%要跟其它人合作或是整合,常常會觀察到的現象是,被交付工作的有些同事,永遠會做的很順利,但有些往往則是常會一直遇到問題無法如期完成,當仔細去觀察兩者的差別之時,會驚訝地發現常常其實不是我們以為的專業能力問題,而通常是觀察或是態度問題。 通常沒辦法完成的原因是,「還在等別人的東西」、「別人的東西沒做好」….etc 乍聽之下,其實他們也都講的沒錯,但是很奇怪的是,為什麼同樣一直做很順利的人,也是跟同樣的一群人共事,為什麼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我才歸納出一個結論,大家總都會遇到一些好跟不好的共事夥伴,但是成功的人,就是會把事情搞定,但是失敗的人,就最後還是會搞砸。 成功的人,不會因為幾個不對的人的關係,影響了自己的績效,他們會主動出擊,詢詢善誘進度或是慢慢或柔或剛地想辦法慢慢讓他們變成對的人。 這是長期觀察高績效的同事找出來的共通點,因為擁有make things happen態度,會竭盡所能地讓事情發生,而若遇到太誇張無法配合的人,也會及早通知主管,不會讓事情在最後一刻才發現無法完成,這樣很自然的主管總是會對交付工作給你感到很安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長期下來,那些被催的同事開始可能會倍感壓力或是不開心,但是最後事情總是完美解決不會出亂子,久而久之,不論是積極或是被動的同事,都會喜歡跟你共事的,因為不會有收不了尾的事情,或是最後淪為互相推諉的鬧劇。 簡而言之,當被指派某一項工作的時候,記得是「概括承受」結果,把事情的成敗背在自己的肩上,不要想去推諉責任或尋找藉口,想盡可能的辦法make thing happen就對了。 我也發現,這樣的態度,其實不僅在工作上受益,其實在人生也受益良多。 例如每年的新年新希望,總是往往幾個月就破功了,長期練習make thing happen的態度就可以用上了,一直持續專注於目標,不再去慣用那些理由與藉口,夢想又接近許多,別人一定也會覺得你更穩重也更值得信任了。



(Execution matters: Make things happen 圖片來源)
Soft Skill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s

有了Make thing happen的概念後,接下來又是怎麼實踐它。大部分的工作本質牽涉而專業領域,所以不在討論範圍,但是除卻專業領域,最重要且值得一提的就是與團隊共事 (co-work),齊力解決問題,達到目標,共事就牽涉到了有效的溝通。  講述這類的書藉與材料很多,所以也不需要在此班門弄斧,但是我只想強調的是,還是有許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更是工作會成功的一項重點。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一段YouTube的影片,是比爾蓋茲與華倫巴菲特回到校園的一段訪談,在對於如何快速升遷到高層這個問題上,他們都不約而同回答了到善於與人相處,更甚於是如何在團體前從容的演說,以及如何激發出與你共事者的績效,這是十分罕見的天份,也更是值得馬上立即培養的能力,因為未來的五六十年還是會持續需求這樣的技能。 我十分同意也很深刻感同深受他們這段的對話,我們往往希望自己再聰明一點、專業再強一點,但其實最後成長脫穎而出來的真正關鍵不會是IQ 200,而是那些看似樸實卻是更罕見的能力。 這點的確也印証在職場上,明明許多已經能力出眾的人,最後就往往在與人同事上的問題,或是溝通技巧、表達能力上限制住他在專業領域的傑出表現,在團體戰的現在,沒辦法凝聚眾人的力量完成事情的話,就會被侷限住無法更上一層樓。 另外,這也不僅只是工作,更是人生受益的技能,所以我會極力建議把相關的soft skills列為終生學習的目標。  這裡我只分享一項自己最深刻的體悟,就是學習這些技能最難的部分,不是改變別人,而是改變自己。



(Soft skill is so hard 圖片來源)



(比爾蓋茲 v.s 華倫巴菲特)

Balance

講了以上那麼多,好像變成勵志文了,每件事都要努力、要學習、又要正面思考,聽起來就是要好好拚命工作。其實「make thing happen」聽來簡單,很多事情一做起來很不容易達成,而我們又把責任重重地往身上扛了,在拚命使命必達的過程中,壓力是十分巨大的。 或許還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拿新鮮的肝跟旺盛的體力來換績效或許沒那麼在意,但是幾年下來,健康的問題與體力的衰退,可能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這段時候我最大的心得,也是建議早點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早點把「平衡」的概念一起考慮進來,隨時要注意生理與心理的健康程度,不能長期被過度的工作時數與壓力所影響。 我的個人經驗也發現「抗壓性」也是一個成長的關鍵瓶頸。 工作時數或多或少我們還可以狠下心來控制,但是在成長的過程,會一直被付予更難的工作與更大的壓力,我們沒辦法控制那個巨大的壓力,惟一能努力的就是培養極佳的抗壓性。 這方面包括了持續調整的心理素質與其它非工作時間的平衡調劑。往往我們會發現,那些重要的大人物,在極大的壓力下與高績效外,他們通常都會有規律的生活休閒、固定的健身活動,和樂的家庭支持與穩定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舒壓與平衡的管理,就好像天秤的兩端一樣,要做更大的事業,承受更大的壓力,怎麼保持熱情、良好的健康身心,另一面必然是很好的休閒生活來平衡。 如果現在覺得沒有什麼工作壓力,或許是個警訊,也建議去爭取任何可能性的挑戰,早點開始學習這類的平衡,循序的進步,絕對會比那一天突然重擔壓下來,來不及調劑好很多。 另外一個建議是我從同事觀察到的,但是我一直學不到的,就是保持幽默的工作態度,這裡也有許多的soft skills的成份在裡面,但是認真不一定要嚴肅,努力不一定要拚命,幽默的工作態度有祝於心理的輕鬆,與同事之間的共同融洽,真是兩全其美呀。



(Work-life balance is the key 圖片來源)

好啦,我的碎碎念就聊到這裡了,Mr. Sunday又要再去過我的周末了,也祝大家能永保熱情,有個愉快的工作生涯。
Site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