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8

書籍推薦 – 亂世煉金術 & 隨處經濟效應

這兩本書都是2010年中在台灣出版的

亂世煉金術 以及 ANYWHERE - 引爆無所不連的隨處經濟效應

都是屬於宏觀策略思考或是設計思考,關於趨勢

特別推薦~第二本~隨處經濟的推薦序~網際網路轉大人~撰文者為

暢銷書《N世代衝撞》、《維基經濟學》作者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

短短的篇幅~清楚地描繪出整個大時代的輪廓樣貌

.........


亂世煉金術

亂世煉金術:150 WAYS TO SPARK INNOVATION DURING TIMES OF CHANGE

EXPLOITING CHAOS: HOW TO FILTER THROUGH THE NOISE AND BREAK THROUGH THE CLUTTER

內容簡介



Chaos 從字面上解釋是「混亂、渾沌不明」的狀態,
而在本書,作者指的卻是一種難以預料、未知領域中的星星之火,引伸至經濟的衰退、機會的泡沫化。


早在TWITTER、FACEBOOK還有當前我們所遇到的經濟危機之前,愛因斯坦就已經發表了三大不變的真理:
--別讓自己陷入混亂之境,學習發現單純的美好
--想辦法從混亂中找出事物的規律和一致性
--艱困的環境下,必定存在著機會


身處在不明朗的景氣下,企業或組織通常會以較保守的策略來因應,但,這並非絕對──畢竟,「守成」絕非維持榮景的唯一方式!


戲劇性的改變或簡單的發展,往往可以創造出另一套新的市場法則。



本書將提供一百多個你曾經或從未想過的新點子,並以生動的故事作為例子,激發每個人內心深處,蠢蠢欲動的創造力。不管你是個體戶,還是率領著龐大機器的巨人企業,請開始試著去發現需求、掌握機會,進而在這滾滾洪流中,享受前所未有的成功!


別讓猴子阻礙改變


試著去適應如何在亂世中找機會









第二本推薦


ANYWHERE:引爆無所不連的隨處經濟效應


ANYWHERE:引爆無所不連的隨處經濟效應


Anywhere:How Global Connectivity Is Revolutionizing the Way We Do Business


內容簡介



未來的世界和企業,會走向無所不連的狀態,也就是人、構想和產品經由一張全球性的數位網路連結在一起。隨著這座網路不斷成長,以及數據量持續擴增,每一個人都會立即得到想要的幾乎每一樣東西。


這座網路何處有?隨處皆有。如果你的企業想要繁榮壯大,那就必須學習充分利用它。本書將告訴你:


.無所不連的各個組成,以及它們將如何合力改造企業的特質。
.全球五十餘名連網開路先鋒和領導人,對這場開展中的革命持有什麼看法。
.豐富的機會擺在眼前,如何掌握利用?
.連網世界如何改變顧客,以及他們想要什麼?
.企業如何制定策略,借力使力,善用全球連網的力量?


全球連網會比你所想更快降臨,這座全球大網將創造數兆美元的新價值。你的行動夠快嗎?這本放眼未來的著作,結合專家的洞見、戰術性工具,以及洋基集團獨有的全球連網趨勢資料,提供你需要的一切。








推薦序


網際網路轉大人


在這本筆調輕鬆卻擲地有聲的大作中,作者指出人與人溝通有種新媒體正在現身,將使我們在社會中創造價值、經營企業、工作、生活和玩樂的方式起深層變化。網際網路終於長大成人,長成了一個隨處世界。


作者描繪了一幅有趣的矛盾現象,並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承諾。地點的重要將不如以往:我們都在網路上,能夠接觸工作、學習或者玩樂所需的任何人、資源和資訊。但地點也比以前更重要,因為我們都將從中解脫,可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就我個人來說,去年我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座偏遠湖泊旁的住處,也到過肯亞的馬西馬拉(Masi Mara)野生生物保護區、峇里島的海灘。不管人在哪裡,我都和這個世界保持連線,可繼續工作不受影響。


現在數十億連上網路的個人能以我們過去只能想像的方式,參與創新、財富創造和社會發展。當這些人群以驚人但最後可望獲利的方式協同工作,他們將能推動藝術、文化、科學、教育、政府和經濟向上提升。企業跟這些藉網路之力做很多事且數目正在爆增的社群接觸,一定會發現集體能力和才華所帶來的利益。


具全球性、無所不在的運算和協同工作平台正在崛起,透過所謂的 Web 2.0,我們都參與其中。這座平台正在改造我們週遭的幾乎每個層面。


舊網路談的是網站、點擊和「眼球」( eyeballs)。從某些方面來看,它比較像是老舊的傳播媒體,跟今天新的協同工作網路不同。隨著使用者和運算力量擴增,以及簡單易用的工具激增,網路正演變成全球性、活生生的網路化電腦,任何人都能寫程式,不管是在推特(Twitter)經營生意、為YouTube製作影片、以 Flickr收藏的照片創造一座社群,或者在維基百科(Wikipedia)編輯天文學條目。


新的網路已經把超過10億人直接連結起來,並且伸向實體世界,從飯店的房門到汽車,連結不計其數的物品。它正開始供應動態十足的新服務,從免費的長途影像電話,到遠距的腦部手術,它也像覆蓋全身的皮膚一樣涵蓋整個地球,把新加坡焊接晶片於電路板的機器,跟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Denver, Colorado)的晶片倉庫連結起來。


我相信,二十年後,回顧二十一世紀的這段期間,我們會認定這是經濟和社會史上非常重要的轉捩點。我們會知道,我們已依據新的原則、世界觀和營利模式,進入一個新時代,整個局面已完全改觀。而且,這次的經濟危機不但不能說是衰退,更應該被視為對全球經濟的重新設定。


還記得 1970年代,我在貝爾北方研究公司(Bell Northern Research)一個由技術專家和社會學家組成的團隊,開始我的第一份工作。這個團隊的任務,是了解當時所說的「未來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Future)。我們小組試著了解,多功能工作站和由許多網路組成的一座龐大網路連結,將如何改變知識工作和組織設計的特質。


我負責的工作之一,是周遊世界各地,跟可能知道新興科技如何影響企業的任何人會面。我有幸跟這個領域的一些開路先鋒協同工作,如史丹佛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的道格拉斯.恩格巴特(Douglas Englebart)。我永遠忘不了他帶我看他的「擴增知識工場」(augmented knowledge workshop),裡面有超文件、協同工作工具,以及他稱作「滑鼠」的一種怪裝置。另外一個開路先鋒吉姆.拜爾(Jim Bair),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說服我相信運算世界未來的殺手級應用程式是通訊,而不是當時所說的「資訊管理」或者運算本身。我也記得曾和洋基集團(Yankee Group)創辦人霍華德.安德生(Howard Anderson)會面談過,這家公司專門分析科技和科技產業的動向。


1970年代末,我們在貝爾的先導團隊有50名經理人和專業人員(包括我們的執行長),使用功能跟今天的膝上型電腦類似的工作站,但我們所用的是跟迷你電腦連線的傻蛋終端機,迷你電腦再連接到低速的封包交換網路。從這段經驗,我相信協同工作運算將改變世界


但 1981年我針對這個主題寫了一本書,當時卻很少人讀它,事後來看才知道為什麼。批評者指稱,每個人都用電腦來通訊的觀念永遠不會發生,並舉出一個最怪的理由:經理人永遠不會學打字。沒有人料到現在的經理人不但學打字,還會用大拇指打字!


道格拉斯.恩格巴特、吉姆.拜爾和當時其他的開路先鋒提出的觀念,等待伯樂一顧,也就是等待科技、社會、經濟和人口結構等許多狀況成熟。從網際網路問世之初,協助創造它的人就在構思一個廣泛適用於全世界的基質,把所有的人和人們造的東西無縫密接,連結成一張知識大網。這就是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大承諾:建立一座巨大的圖書館,把過去和現在所有的資訊蒐集起來,做為協同工作的平台,並且發揮創意,以任何想像得到的做法,把所有的社群加以整合


網路演進至今,已不只是由網站構成的網路,再讓組織根據本身條件,把資訊送進一座運算平台而已。一台電腦的各個要素,以及一個電腦程式的各個要素,可分散在網際網路各個地方,然後視需要無縫密接,組合起來。網際網路正成為一台巨大的電腦,每個人都能做程式設定,提供全球性的基礎設施,供人們發揮創意、參與、分享和自我組織。


正如安東尼.威廉斯(Anthony D. Williams)和我在《維基經濟學》(Wikinomics)一書所說的,網路上的「醫院」和「墳場」充滿了病奄奄的網站。這些網站的擁有者認為網際網路是展現內容的平台。但可程式化的開放網頁每次都令靜態網頁相形見絀。不妨回想 Flickr如何擊敗 WebShots;維基百科如何擊敗大英百科;部落格如何擊敗 CNN.com;epinions.com如何擊敗《消費者報導》(Consumer eports);


Upcoming如何擊敗Evite;Google Maps如何擊敗 MapQuest;Facebook如何擊敗
Friendster;Craigslist如何擊敗分類廣告。


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輸家推出網站,而贏家推出活力十足的社群。輸家建立有圍牆的花園,而贏家建立公共廣場。輸家從內部創新,而贏家和使用者一起創新。輸家拚命保衛自己的數據和軟體介面,而贏家跟每個人分享那些東西。


我告訴客戶,要建立社群,不要設立網站,因為那是達康(dot-com)的觀念。打造一座平台,讓人們自我組織協同工作,以及創造自己的內容


最近我在德國慕尼黑一場會議上發表演說,主持人對我說:「唐.泰普史考特也許會告訴我們如何在網際網路上賺錢。」主持人或許是為了博取現場觀眾一笑才這麼說,但我覺得自己彷彿回到達康時代。沒錯,關於YouTube或 Facebook等「網際網路財產」將如何找到賺錢的方式,今天是有人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但更有趣的問題是金礦公司、出版公司、成衣製造商,或者零售連鎖店可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改進它們的營利模式,以展開更好的創新、創造新的價值、重新設計它們的供應網,以及採用新方式跟顧客、世界接觸。


絕頂聰明的經理人已經知道,由使用者產生媒體和交友網路,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一種新的生產模式正在孕育之中


職場員工跨越組織界線協同工作,既提高績效,也產生了我們所說的維基職場(wiki workplace)。顧客參與共同創造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只消費終端產品,成了生產性消費者(prosumers)。當完成大型計畫(包括汽車、機車和飛機等極複雜產品)的風險、報酬和能力分散到合作夥伴構成的衛星網,所謂的供應鏈,運作效能更好。


愚蠢的公司才會禁止員工使用 Facebook和其他的交友媒體,聰明的公司知道這些工具和平台正成為企業的新作業系統。就連競爭激烈的公司也會協同工作,投入開創性的科學行動方案,以加速所屬產業的新發現。事實上,由於愈來愈多公司看到大型協同工作的利益,這種新的組織方式最後將取代傳統的公司,成為經濟中創造財富的首要引擎。


這個新經濟模式已往外擴展,超越軟體、音樂、出版、製藥和其他產業的領頭羊,進入全球經濟的幾乎每個部分。今天,百科全書、噴射客機、作業系統、共同基金,以及其他很多東西,都有數以千計,或甚至數百萬人組成的團隊共同製造。有些領導人對龐大的線上社群正快速竄起感到擔憂,這個想法很愚蠢。聰明的公司懂得善用集體的能力和才華,以刺激創新、成長和成功。


由於網際網路,企業正以嶄新方式,開始構思、設計、開發和配銷產品與服務。你必須吸引、培養和留住公司內部最聰明和最優秀人才的這種舊觀念,正慢慢落伍。由於協同工作的成本急轉直下,企業愈來愈能向廣大的全球人才庫徵求構想、創新點子,以及獨特的優質想法。最後的結果是企業可能在它短暫的歷史中,經歷最大的變化。


這些領導者對網站吸引的眼球、點擊和黏著力可能不會漠不關心,但他們不問「我們的內容如何化為金錢?」之類的落伍問題。他們注意的焦點,正轉移到公司如何協調各種能力,以及致力於創新,以擊敗競爭對手和為股東創造永續價值。


基於這樣的精神,我樂見本書出版。全球連網正使我們經營企業的方式起革命性的變化。體驗現在是可攜式的,消費者現在是連結在一起的。消費者正成為生產者,企業正成為網路而不是地點。


但要如何善用這個新連網世界?請繼續讀下去就會知道了。



Sitetag